比亚迪给德国车企一个耳光,更要警惕

比亚迪给德国车企一个耳光,更要警惕

1

一则非常令人振奋的新闻。

比亚迪的车在汽车的耶路撒冷德国搞了一个大新闻。

或者说是大逼兜。

比亚迪给德国车企一个耳光,更要警惕

很多人觉得国产车扬眉吐气痛揍德国厂商,真的很爽。

是的,确实很爽,但我们要警惕,警惕,警惕。

警惕什么?

警惕德国厂商领先了得有小一百年,到底是怎么现在弄得这么狼狈的,得吸取教训。

更不能觉得自己这就赢了,放松下来。

正相反,真正的厮杀才要开始。

千万不要觉得自己有一点顺风就浪。

纯电不是新东西,40年前就有了,混动更不是新东西,德国车企玩儿这个比我们早,他们的资金技术规模比我们大的多得多,但为什么,他们今天反而显得落后了?

因为德国厂商从来都不是不给力,而是过于给力了。

以至于给力到了自己限制自己。

比亚迪很牛逼很牛逼很牛逼,我吹了3年了。

但这一波,更多是德国厂商自己限制自己。

他们历史包袱过大,利益和生态绑定的太深,以至于,没有人敢于改变现状,大家一起眼睁睁看着落后,却动弹不得。

这个教训,太深刻了。

从利益角度出发,行业最领先的,规模最大的公司其实反而是缺乏创新的动力的。

注意,不是他们不懂创新的重要,也不是不懂如何创新。

人家当年就是靠着创新走到今天的。

他们什么都懂,怎么会不做呢?

你可以想想,为什么你读书的时候也懂读书很重要,道理比你爸妈说的都溜,但你就是学习不好呢?就是不肯拼命学习呢?

因为,缺乏生死之间的动力。

再说一遍。

缺乏生死之间的动力。

老祖宗也说过一样的话。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德国车企不是不牛逼,而是太牛逼了,牛逼到,没有任何动力自己革自己。

创新意味着要冒险,而作为行业领先的大公司,很多时候维持住现状才是收益最高的选择。

就像王重阳为什么不练《九阴真经》一样,练了他是天下第一,不练也是天下第一,那显然不浪费时间去练才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真正要练的人,是后来者,是要挑战者。

不要觉得这种守成策略一定是愚蠢的,人家当年也是最创新的。

他们知道,创新这个事情,本来就是在赌未来的趋势,创新不一定能带来收益,说不定反而会失败。

为什么后来者会比大公司更喜欢赌,为什么比亚迪敢最早ALL IN新能源?

是眼光,更是因为如果不赌,在别人的规则里,自己永远没有野心实现的那天。

所以要赌,要挑战命运。

这时候,从行业巨头的眼里,为啥要赌呢?

所以大公司不但不会偏好创新,还会偏好阻止行业出现创新。

他们是现有规则的既得利益者,恐惧新的规则。

倒不是说输不起,毕竟人家家大业大。

而是担心影响了现有的基本盘,导致帐算不过来,导致现在大公司里面的很多管理者背锅。

看清楚,不是公司不想。

是管理者们,不肯背锅。

没人,愿意背锅。

问题出在人身上。

大公司是分很多部门的,即使有几个新部门的职责是创新,但是很多手段也是放不开的,因为有可能会损伤同一个公司其他部门的利益,大老板不会点头,或者说,大老板不愿意背锅。

因为现在的老板,早就不是创始人,不过是职业经理人。

那些在大公司负责创新的部门,如果做的太好,就要考虑到把公司的其他传统业务线搞死了怎么办的问题。

很多时候在大公司里,最大的敌人不是别的公司。

而是自己身边的同事。

这里要特意强调,大公司的管理者本人的利益和公司未必一致。

虽然从长远来看,时代肯定是需要创新的,大公司如果不能一直把握时代潮流,就有可能会掉队,所以对大公司本身来说,创新仍然是很重要的。

但——任何一个组织都是由个体的人来组成的,大公司也好,后来者也好,员工乃至高管的利益,和公司利益不一定是一致的。

有人可能会觉得,大公司员工(高管)的利益,难道就不是和公司利益一致的吗?

其实还真不一定是一致的。

对大公司来说,单一的员工(高管)只是一个螺丝钉,一个零件,他们能获得的收益和整个公司的发展并没有绝对的正相关关系。

而且大公司的发展周期可能会比员工的职业周期还要长,这就意味着在大公司搞创新,说不定你都离职了,还没有见到什么成效,但是如果你在创新的过程中做错了什么,当年度kpi完不成,现世报可是会马上降临。

这就导致大公司的员工(尤其是高管)更容易不求有功只求无过,无过就已经可以很爽,有功也不一定会带来什么决定性好处,那么肯定是无过更重要。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大公司的中层管理,啥都不愿意干,和向上管理极其严重。

很多公司出问题,就是从管理者不个人的利益和公司出现分歧开始的。

他们傻吗?

不,他们很聪明,他们遵循了个人利益最大化。

他们把工作理解为一局【吃鸡】,只要自己苟着,不犯错,决赛圈必有自己。

最后就是每个人都不敢做那个背锅搅局的,每个人做了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选择,但结果就是大家一起翻船。

再强调一遍,大公司固然臃肿庞大,但是绝大部分情况下,不去创新,不去做错误决策,也未必只是愚蠢。

因为客观上,商业的竞争变动很大。

很多时候确实你不需要做对什么,只需要不犯错,苟住,你的对手以及潜在的对手,就会把自己玩死。

毕竟有的例子不折腾弄的自己不好的,例如柯达。

也有的例子是太折腾给自己添堵的,例如胡搞元宇宙的脸书。

所以越是大公司普遍越保守,因为活着就是胜利。

而对后来者来说,他们必须莽,必须创新,因为如果不出奇制胜,就只能被慢慢蚕食,而这个过程中对手甚至可能都没注意到你的存在。

能创新,敢创新,这看似是后来者的优势,但又何尝不是一种逼出来的无奈。

这时候,有趣的事情就来了。

当年的大公司哪一个不是莽上去的后来者呢?甚至是品类的开创者。

先行者逐渐守成,第一代敢打敢拼的创始人退居二线又或者离开世界,最终职业经理人化身不粘锅不做不错,被敢赌的后来者超越,不断轮回。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一代版本一代神。

所以可以欢欣鼓舞,但也要警惕,不能放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20186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1)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森林服务号的头像森林服务号
上一篇 2022年10月7日 上午8:11
下一篇 2022年12月9日 上午7:5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