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论只会说明一件事

昨天有看到薛兆丰老师的一段视频,他在说,愤怒往往容易出诗人,因为诗人的理想主义,会让他们对其他人其他事有很高的要求,他希望世界是按自己想的那样美好,希望周围的人,既是道德楷模,又能想自己所构想的那样劳作和生活;他们往往会看不惯这个世界,所以会出现很多愤世嫉俗的诗歌,让大家有所共鸣。

按老师说的,其实很多摇滚青年也是如此,当汪峰郑钧都不再愤怒了,不再有住地下室怀才不遇的心态了,摇滚也就「死」了。

但如果你是一个对生活和世界有自己理解的人,知道水往下流,知道石头是硬的,知道天气不会随自己的心情变好,知道人性就是那样的,有些人就是容易情绪起伏,有些人就是很难长情,有些人就是不够聪明,就会理解,这个世界就是未必会像我们所想的那样运转,你就会变得冷静和包容,知道这个世界有很多和自己不同的人和事情,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是各自不同的选择罢了。

想到《道德经》对于上善若水的解释,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不争就是一种处事方式,而最终处众人之所恶,就是愿意待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或者可以深化的说就去做别人不喜欢做的事情。

年轻时,我们经常有一种仇富的心态,认为为什么这个世界就是富人说了算很多事情都是围绕老板们做,服务生会对他彬彬有礼,他们还会很挑剔事情的好坏,根本不理解和体谅穷人。再愤怒一点就会出现“有钱了不起啊?”的反问句式。

而薛兆丰老师用经济学解释了这个现象的合理性,理解信息不对称的原理,如果我们意识到,因为老板之所以是老板,他交付的是金钱,是一个不需要自己证明价值的东西,所有人都认同金钱的价值;所以他能骗人的机会很少,他的付出很好检验,而货物或者服务,是需要花很大时间和机会成本去检验的,这个检验需要交易双方都符合自己的心理预期才能实现。

说的简单一些,老板能挑剔,是因为钱是国家认证的,而卖包子或者提供五星级酒店的商家,或者交付劳动价值的打工人,提供的价值就没法标公价。信息的不对称让“有钱人说了算”的现象更合理,而不是道德评判。

有这样的认知,对于把道德情理放在嘴边进行辩护的事情,就显得很有冲击性。让我想到一句话:

争论只能说明 :双方都不懂。

就像我能想象上面所谓“富人能不能说了算”的类似辩题,如果两个人开始争论,就意味着,都各自带着自己的主观立场和生活经验试图说服对方,而并没有理解世界的客观规律,没有理解经济学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的分析,虽然这个分析建立在很多基础条件下,然而试图辩证和说服就是在期望用自己长期学习的事情、遇到的困难、走过的路、见过的人、聊过的天 所积累的认知想一次性传递给对方,说服对方。可以说是出发点的善意,但极有可能也会被理解成排斥意见,所以往往高认知会先妥协包容,不再深入纠缠。

所以不妨思考,如果我们真的懂,那么对方的认知过程,我们一定能理解曾经我们也经历过,而如果我们都不在一个纬度上相互不理解,那么一定是都有所欠缺,加油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20186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森林服务号的头像森林服务号
上一篇 2022年8月20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3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