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让你变穷,4个底层逻辑

01

昨晚我在商场音乐餐吧蹭网,跟我隔着个置物架的两个小年轻突然争执起来,听语气像是一对情侣。

大意是,这男孩透支消费,月底没钱了,问女孩借钱渡过难关。

女孩呢,愤怒的点在于,这男孩收入好像还挺高的,稳定1万以上,竟然月月如此。她很气愤失望男孩如此无节制消费,这让她觉得没有责任感,无法托付。

还有个小细节,她中间有生气地指出她和男孩的家里都是完全帮不上忙的状态,未来要靠自己的。

我看到他们边吵架,男孩还边给俩人叫了3次酒,一共6瓶。我不懂酒不知道他们叫的是哪种。反正看了下酒单,就按最便宜的算,35一瓶,也点了200多块了……

这还是没钱了负债了要借钱状态下的消费。

妈呀,收入可不是不够花么。

原生家庭,让你变穷,4个底层逻辑

02

很多人会以为只有富二代,或者家境非常好的孩子,消费才会大手大脚。

其实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身边一工作就大手大脚月光甚至借贷消费无法自拔的,很多都是家境并不怎么好的孩子。

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就想来聊聊我们跟金钱的关系。

想要赚到钱、留住钱、合理用钱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我们必须跟金钱是个良性的关系。但不少人,由于早年的人生经历,就已经培养起了跟金钱的一个负向的、对立的关系。

下面几条,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1. 自己赚钱了之后,就想报复性消费
  2. 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很多钱
  3. 觉得有钱人一定是不好的,自己清贫所以善良正义
  4. 觉得自己不配享受好东西

有没有中招的小伙伴?我们一条一条来看。

  1. 自己赚钱了之后,就想报复性消费

很多家境一般甚至可以用清贫形容的小伙伴,自己无论是工作了还是通过兼职,稍微掌握了使用金钱的主动权,大手大脚一发不可收拾,就是这个情况。

因为之前太匮乏了。

父母或者其他养育者善于引导的还好,但是很多父母可能自己赚钱养家已经很艰难了,哪能有耐心好好引导。只是简单粗暴地用“咱家没钱”拒绝孩子的所有正当请求。

物极必反,当压抑久了的孩子自己掌握使用金钱的主动权后,就会有个消费的反弹。

就像减肥,你不靠科学搭配饮食,而是靠生饿着自己,是很难减下去的。因为一定会有忍不住的时候,大吃一顿,把之前忍者没吃的能量全吃回来。

我自己身边也认识个00后,家庭条件不好,为了省钱,小时候他几乎没有过玩具,衣物也都是穿别人送的。

于是,他初中一毕业就开始做兼职自己去挣钱了。每个周末、每个寒暑假,一天不落去兼职,甚至大年三十都要去餐厅打零工。

年纪小能做的都是一些时薪很低的体力劳动。他把辛苦赚来的钱,全部买成衣服玩具,很贵的那种,甚至一双鞋花掉2000多块,是他辛苦半个月无休的收入。

都是小时候得不到的东西,小时候未满足的欲望,长大了拼命填补。

  1. 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很多钱

我分享副业、赚钱路子的时候会发现,总有那么几个人,无论你分享什么,他在后台都是负向的留言。

比如:“知道这个路子的人那么多,赚到钱的凭什么是我?做梦吧”“都想赚钱,可赚钱是小概率事件吧,我还是踏踏实实躺平吧”“幸存者偏差罢了,咱普通人就不要想去赚这些钱了”。

没有经过理性客观分析评估,没有去努力过,出发点就是不相信自己能做成事情能赚到钱,那结果怎么会做成事儿赚到钱呢?

然后他们得到了不好的结果,自证了预言,又会得意洋洋:“看,我说我不可能赚到钱吧,普通人不要多想了,说普通人能赚到钱都是割韭菜的。”

如果一个人的父母亲朋,对生活是充满信心和希望的,他长大后,也更容易相信自己能成事儿;如果一个人的父母亲朋,他从小紧密接触产生深度链接的人,都是负向的、不自信的、无力的,他也更倾向于认为自己是被生活放逐的那个。

甚至即使赚到了钱,他也会产生自我怀疑。觉得天上怎么会掉馅儿饼砸到我?这钱老天还会用其他方式收回去吧。

  1. 觉得有钱人一定是不好的,自己清贫所以善良正义

持有金钱是不好的、肮脏的,唯有清贫才是纯洁正义的这类观点的人仍然非常非常多。

前两天还有人在我的视频下劝诫我不要再谈论金钱了,他说“都985硕士毕业了,就不该想赚钱的事情了,唯有读书高”。

我:????

这样说的人我不知道他自己清贫不清贫。但我知道他反过来一定会对其他人的价值视而不见。觉得别人都应该免费,才是有道德的正义的。

我朋友做代购,曾给我讲了一件令她很生气的事情。就是她有几个好朋友,在她的代购群里,她们买了她的东西,后来得知她每件东西赚了几十块差价,竟然表示生气,说都是朋友你怎么能赚我们的钱?

我:????

我其实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就是朋友的朋友,找我给她写商业稿件,我都不认识的人,说什么都是朋友让我免费帮她写。

清贫、免费不等于正义。

我们应该让创造了价值的人,都能获得对应的金钱回报,让贡献大的人,都能生活富足。那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去创造价值,去致力于让我们的世界、生活更美好。

如果一个社会,创造了价值的人都只能得到清贫,那还能有多少人有动力去持续用爱发电做有价值的事?

原生家庭,让你变穷,4个底层逻辑
  1. 觉得自己不配享受好东西

在我们80后中,很多人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心结。

因为60后的父母,再到30后的爷爷奶奶,大多还是经历过贫穷的。在80后小时候呢,物质也不会像现在这样极大丰盛。

所以很多家庭就会好吃的东西家里只给孩子一个人吃。只给孩子吃还不算,父母可能还会在旁边说:“我们大人舍不得吃,省给你一个人的。你要好好努力。”

孩子虽然嘴上吃了好东西,心里却不是滋味。会埋下负疚感。

而这种负疚感,未来会阻碍他好好享受生活。即使很有钱了,花正当的钱享受正当的生活,也会有隐隐的负疚感,觉得这是不正义的。

最怕的是这种负疚感会让他们出现判断偏差,进而不断做出错误的选择。

明明该用钱买时间,舍不得;明明该用钱省精力,舍不得;明明该把钱投在自身的快速成长上,舍不得。最终错失了很多机会。

看似省了一点钱,反而丢掉了赚回更多钱的可能。

03

不知道你是否被其中一点两点戳中了。

如果你被戳中了之后,想的是,果然我原生家庭的影响有bug,怪不得我赚不到钱呢。那你就又掉进了上面觉得自己不配赚到钱的自证预言里。

要相信,我们每个人自己,都是有能力去改变的。

  1. 学会观察自己

首先,我们应当学会观察、梳理自己跟金钱的关系。去看看我们自己的内心深处,究竟是如何看待金钱的。

你可以记录下自己跟金钱发生摩擦、冲突的事件。

写下你的想法、你的感受,写下你对自己的处理不满的地方,写下你内疚痛苦的地方,或者你有疑惑的地方,你希望改进的地方。

大量阅读书籍。心理学的、历史传记的、经济学的等等。

去心理学书籍里找心理学的理论依据,结合自己记录下的想法感受,顺藤摸瓜去找寻自己跟金钱冲突的心结;去历史传记书籍里去看别人在特定情境中的行动,作为镜子作为参照系,反观自己的想法行动;去经济学书籍里,了解金钱流转的本质。

如果你跟金钱的过节很深,影响到了你的工作生活,也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让专业人士帮助你去找到心结解开它。

  1. 理智干预,打破固有习惯

过去的思维定式,可能已经让你养成了错误的习惯。

比如,你可能一拿到工资,就忍不住刷购物网站消费掉一大半,只留个饭前给自己。到月末饭前都不够了,要么借贷消费要么顿顿方便面。

请记下顿顿方便面的差评体验,记下购物花钱一时爽后的空虚和不爽。

等下个月你再想重复上述过程的时候,回忆这些不爽的体验,忍住伸出去的小手。同时转移注意力,比如开始培养读书和健身的习惯,去打破这个惯性。

  1. 试着迈出恐惧的一小步

做出了有价值的东西不敢收费;能力明明很强不敢谈工资总是被hr压价;跟朋友有商业往来不敢收费自己蒙受亏损。

请迈出谈钱一小步。即使带着恐惧,带着慌张,也要硬着头皮迈出这一步。

最坏的结果,不就是谈崩了,能咋的?

大多数情况下,可能你会发现,你开口提的条件,对方欣然接受了呢。是你自己之前一直低估了自己的价值。

总之,万事想改变,最难的都是第一步。迈出去了这步,后面回头看,你可能会惊讶于自己一开始的不作为。

与金钱和解,是获得幸福人生的起点。

作者:啡小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20186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啡小沫的头像啡小沫投稿用户
上一篇 2021年8月2日 上午11:58
下一篇 2021年8月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