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消费者,要会反套路

1

又到11月了。

每年11月,都是一个燥热的月份,购物节要来了。

我身边的朋友,有把购物车塞满的,有手写购物单的,有准备好功能饮料准备熬夜抢单的。

这种嘉年华式的欢乐,我自己都会忍不住,带着“大过节的”“来都来了”的心态想买点东西。

想买东西,没问题。

图一乐嘛,有钱难买开心。

我反复地在说,消费本身是中性的,是工具性的,目的是让生活更好更爽。

从个体层面说,人活着,都要消费。

每天苦哈哈的学习工作,不就是为了以后有消费的自由么。

我有个前同事,每天想着自我提升,没有老板要求都喜欢主动追求个“灯火通明”。

有天和他一起下班,看着他盯着楼下便利店关东煮流口水但是坚决不买的样子,我瞬间觉得,他过得好没意思。

他不是不乱花钱,也不是勤俭节约,他是根本不花钱。

太苦了。

苦在因噎废食,以给自己极限施压为目的。

这样短期压榨自己的极限,很容易造成反效果。

个人需要消费,社会也需要消费。

现代社会不缺物质和生产力,但缺循环的能力,消费,是循环的重要环节。

消费本身没有原罪,原罪在于走极端。

说到走极端,我身边也有反向案例,应该算是远房的表弟。

不论是小时候的零花钱还是长大以后的工资,钱仿佛和他绝缘一样,只要一到手,立马贯彻100%清空政策。

他还有一套逻辑闭环的说辞:

我不花钱,世界怎么运转。

只有把钱花了,我才真正的拥有这些钱。

表弟每个月开心的时间也很短,之后就是漫长的憋屈和痛苦。

苦在透支了未来,没有了保障,失去了未来的选择,就连考证都是找我借的钱。

2

消费者知道要保护自己的钱袋子。

商家其实也知道要保护消费者的钱袋子。

生意不是只做一天的,细水长流才更持久。

另外,对商家而言,不稳定的需求,其实比需求少更可怕。

消费者量力而行,开心了;

商家不被冲动消费调动产量,不被潮流骤变导致库存暴涨,也开心。

但市场并不总是理性的。

实际上多数商家存活的基础就在于鼓励大家不理性。

于是,有很多聪明人,拿着高工资,各种大数据各种AI工具伴身,就为了完成一个KPI:

怎么让消费者不理性,怎么让消费者今朝有酒今朝醉。

我们逃得了么?

逃不了,没这个能力知道么?

当年考试都考不过他们,现在怎么可能干得过呢。

聪明人最常用的手法是:沉浸感。

你想买了东西就走,嘿,偏不让,拖着你。

线下商超构建物理沉浸感,从七拐八拐的通道布局到自动扶梯一定要逼着我们绕大圈,都是为了让我们更长时间的浸泡在购物环境里面。

线上模式也一样,表弟经常给我分享他收集的购物攻略和种草指南,一副老江湖的样子。

但,高级的猎手总是以猎物的姿态出现。

这些看起来是站在消费者这边帮我们精打细算的资讯,让表弟感觉自己获得了很多知识,避开了很多商家陷阱,甚至找到了薅羊毛的“漏洞”。

结果,最大的陷阱反而是“参与”这个行为的本身。

3

所以,我经常劝表弟,要聪明的消费。

消费是为生活服务。

不是生活只为了消费。

去选个“干净”的平台,从沉浸感里面抽身出来。

需要的时候,买;

不需要的时候,看都不看。

想把各种消费者行为学、用户心理学、沉浸式购物体验怼脸上,不好意思,接收通道都没有。

买完就走,这就是抵抗商家套路,让理性重新占据主导的最佳模式。

长坂坡式消费,七进七出,片叶不沾身。

所以理性消费没那么复杂,就是找到一个可以随时脱身,帮消费者减少氛围感、仪式感的平台就好了。

短、平、快,就这么简单。

腾讯微信就一直有做减法的基因存在。

在各种APP疯狂做加法堆功能的时候,小程序只抓住其中几个核心功能就行,帮我们减轻负担,屏蔽噪音,脱离沉浸。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20186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森林服务号的头像森林服务号
上一篇 2022年11月1日 下午6:38
下一篇 2022年11月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警告:任何项目禁止充值、投资、建议薅羊毛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