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为何一边裁人,一边招人?

1

最近互联网的热潮是裁员。

但与此同时,很多人也反馈说自己招人找不到。

一边裁员一边扩招,喊完寒冬喊春天,乍一看很精分,其实都是算计。

互联网大厂的左右横跳,看似慌慌张张,其实很多公司接着寒冬,在偷偷摸摸做一些平时不方便做的事情。

同样的事情,过去做了很大反弹,现在做就名正言顺。

有点像什么?

有点像银行趁着抢银行这件事情,把一些烂账都算在劫匪头上。

2

要理解互联网行业裁员和招聘同时进行,首先要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互联网企业的扩张逻辑是什么?

本质上是有枣没枣打三杆子。

我经常旁听很多咨询公司给互联网出主意,卖PPT,绕来绕去就是这个逻辑。

当然一般在这些咨询公司嘴里,会用管理学书面的说法,大企业如同航母,在维持自己航线稳定的同时,要不断派出小快艇,去寻找新的充满潜力的路线,还有什么跨界分散风险,甚至还有讲生态化反的。

是他们不懂吗?

不,他们是真的懂。

因为没人能知道未来增长点到底在哪里,甚至很多互联网大厂都没办法说清楚自己怎么就突然火起来了而当年隔壁和自己做一样事情的企业就黄了,所以没办法进行有理性有逻辑的归因。

不断的小成本撞大运反而是最理智的商业抉择。

当然,小快艇本身是能安全回来,还是原地爆炸,大厂其实不关心。

探路小快艇坠毁了对大厂是无所谓的,甚至50个新赛道尝试了以后只要有一个赛道混出来,从投资收益上来说都是赚的。

前些年国内互联网企业的发展主要是在消费者端的,好在咱们中国人数够多,做消费者互联网就能养活一家大厂。

这是很多互联网大厂的航线,几个大厂只要说出名字来大家都知道核心业务是什么。

腾讯,游戏和社交网络;

阿里,电商;

字节,广告营收。

当然去看财报的时候会觉得还有其他板块的收入,不过主要现金流绝对都是从这些主航线来的。

问题就在于,大厂已经把现在的航线走到头了,流量见顶了,红利吃光了,增长乏力了。

其他的比如布局物流、优化系统、做好迭代,本质上都并不能直白的带来新的增长点了,要么是在优化,要么是在降本,这些都不够刺激,满足不了互联网企业前些年见惯了的100%以上增长。

怎么办呢?

有两个路线,第一个是开始做toB。

从服务消费者变成服务行业产业,说白了就是服务企业。

利用自己积累的技术优势开始服务企业,云服务、人工智能、边缘计算、进销存上链等等,做抓手,来赋能,搞生态。

但是这条路很难,企业级别的用户不像是普通消费者,想要投诉还要排队。

消费者是上帝哥哥,但企业那是甲方爸爸,爸爸需求多、要求高,每个行业甚至每个公司本身还有千奇百怪的需要定制的地方。

所以产业互联网转型经常卡主,渗透率只有慢慢爬坡。

这里还有个潜在逻辑,产业互联网的模式和大厂习惯的消费者互联网完全是不同的。

消费者互联网最大的特性就是,一招鲜吃遍天。

搞电商的,一套系统弄出来了,全国都能用;

搞游戏的,一款游戏开发出来了,人人都在同一个界面里面充648。

但是千人一面忽悠不到企业用户,别看又是做PaaS又是做SaaS的,企业用户买账很难。

所以大厂潜意识的就会开始走第二条路,依然是卡在消费者互联网上,看到什么红火就往什么上冲。

这次不用技术赋能了,直接用已经成型的体系和具有护城河优势的资金来碾压,社区电商火就一股脑的上,游戏火了就都来做。

你以为元宇宙为什么那么多互联网企业吹风啊,对大厂来说这就是挖增长点。

你以为互联网大厂每年的收购项目拉出来为什么一眼看不到头啊,这还是探索增长点。

有的企业把这种行为叫多赛道探索,有的叫内部孵化器,有的是叫多元化经营,从操作层面来看都是一样的。

这种扩张模式本质上危险就很大,如果细看前些年很多大厂扩招的新闻就知道,都是新赛道在招人,都是给航母舰载机里面塞HC。

不过既然是探路,那损伤率就很大,于是互联网大厂经常是新建了新部门,招聘了人手,投入个几千万一个亿,没试出效果,就撤。

但是撤也要撤的体面,不然负面新闻会冒上来,XX大厂冲击赛道碰壁,这样的新闻企业受不了。

所以一般都是减少投资,人员分流,让新业务活着,但是和死了差不多。

这样的探路多了,虽然减少投入但是依然有成本,那就要等个机会,刚好,寒潮来了,名正言顺了。

你看这波互联网裁员热潮,就是几个大厂开始裁员了,立马引发了塌方式的跟进,人人嘴里都在喊要背水一战了,要打持久战了,其实都是把之前探路的部队给断粮了。

用你冲锋的时候,你是资源。

战场不在了,你就是累赘。

3

我之前和一个大厂混迹了10多年的老姐聊天,老姐就说,自己的位子赚不到什么大钱,没有其他部门动辄打了鸡血一样开疆拓土的激情,但是好处在于自己也不会马革裹尸,天塌了也不会影响自己一亩三分地,除非大厂不要自己的主营业务了。

我问她有没有新业务来挖你,她说经常有啊,而且给出来的头衔也唬人,收入也吓人,愿景更是感觉明天就要在月球阴暗面抢滩登陆了,但是自己从来都不去。

最近那些一时脑子热过去的同事,都回来联系leader试图看自己坑位还在不在的,早就填满了。

所以这波互联网寒冬,对互联网企业来说是个很好的借口,把之前派出去没找到路的小快艇给断燃料了。

这话很无情,但是事实就是这样,理解了互联网企业扩张的模式,就知道大规模裁员和持续招聘放在一起并不冲突,只要继续找增长点,同样的剧情就会不断的重复。

接着来看中观的层面。

我们聊互联网大厂的时候,习惯性的会把大厂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

整体能做到如臂使指,指哪儿打哪儿,相互之间和和睦睦相亲相爱,甚至为了整体的利益一部分主动牺牲都行。

这是完全错误的理解。

我这么跟你说吧,对于很多公司里的人而言,最大的敌人不是对手公司,而是隔壁部门。

因为人可以跳槽,对手公司可以理解为是潜在东家,甚至可以借着对方抬轿子。

而隔壁部门,则是真的跟自己抢肉吃的人。

4

互联网大厂扩张到一定程度之后,不可避免也会出现山头文化,产生部门墙,相互之间开始碾压。

这种内部的相互对冲有的发生在分公司层面,有的是业务线之间,有的发生在业务线下面的部门之间,有的是各个项目之间都有,完全取决于大厂的命名规则。

可以说这是互联网大厂作为一个整体在制定顶层设计的时候就专门设定的炼蛊模式,野蛮生长,然后胜者为王,来个职场达尔文,部门大逃杀。

这导致部门之间为了自己的生存,部门领头人为了自己的升迁,相互抢资源,争流量,挣表现。

这时候各部门更类似于一个联合国或者联邦政府的存在,聚是一团火,散是美稀宗。

因为不是一个完全步调相同的整体,所以在裁人的时候,表现也不同。

有的是腰斩,有的是正常吐纳迭代,有的甚至是在扩招。

而哪怕是前些年互联网大厂疯狂扩大队伍的时候,也会有部门逆向裁员,只是那时候其他部门都在招新可以分流一部分员工走。

总体上来说,哪怕部门稳固,依然有个固执推进的微观趋势,就是把老员工换掉,用新员工。

总部给战略,中层定方向,基层来开人,底层逻辑就藏在这波裁员大潮打出来“降本增效”

“减肥增瘦”旗号里面。

互联网行业因为前些年的烈火烹油,在人力资源上从来都不存在招聘困难,每年教育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都会发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互联网都是就业意愿最高的。

互联网被寄予厚望,是因为高薪和机遇并存,反正都是打工,那还不如去个能用996换取更高报酬的地方。

毕竟其他行业一样累,甚至更累,还没这个钱多。

换我,我也这样选。

这时候你是老板,你也喜欢选他们。

刚毕业的学生,没有家庭的拖累,身体还没有经受过毒打,闯劲足、能加班、抗疲劳,替换掉已经用残的那帮未老先衰的员工,刚刚好。

成本低还仅仅是一个方面,毕竟现在经常出现新老员工薪酬倒挂的情况,更重要的是新员工的不断注入还能起到神奇的效果。

让在职员工充满紧张感,给卷再加一把劲。

你不就是多几年工作经验么,年轻孩子努努力也就有了。

所以看起来是裁人,但招新也不会停,或者说招新就是为了更好的减人,更好的让还没有被裁掉的人努力拉磨。

讲了那么多,其实内核就想说一个事情。

互联网行业从扩张到运营再到日常工作的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一场自己喊出来的寒冬润过去,对于咱们普通打工人来说,一定要认识清楚,这就是行业常态。

裁人一直存在,平日里柔性裁员也不少。

招新也一直在进行,补充新鲜血液也是为了不久之后的裁人做准备。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就是这个质感。

我一直劝大家,别动不动就想创业,那风险太大了,没有在心态、体态、资产上做好准备之前还不如去找个地方打工。

但是这不是说打工就稳如泰山了,互联网从业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不是自己不努力,有时候是外部环境收缩了;

哪怕外部环境不变化,自己所在的事业部、产品线、部门也可能被卷死;

就算自己部门很坚挺,可能也仅仅因为自己年纪大了就被优化。

当然我个人觉得更尴尬的还是,加入的时候就上了一条高风险的小快艇,是去探路的,是碰运气的易耗品。

所以加入互联网企业,不要看着工牌上的大厂牌名字就觉得万世太平了。

在职场里面,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要拿捏住这种变化,很难,但是一定要多观察,这样至少被输出社会的时候不会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也不会看着现在的工资条就觉得贷款买大House毫无压力了。

还有些人说这就是用完即扔不讲武德,我也想吐槽抱怨,但是我记得当时自己下决心从传统行业跳槽来互联网行业的时候就告诉了自己,是我自己选择舍弃的安稳,上的是贼船。

别光看贼吃肉,也要看见贼挨打。

风险意识一定要有,不光是在投资上,也应该渗透进职场里面。

不要相信任何人,你得对你自己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20186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森林服务号的头像森林服务号
上一篇 2022年4月10日 下午3:20
下一篇 2022年4月10日 下午9:4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