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制裁别人?手段有了,道义上的借口难找。
英国和美国想制裁一下俄罗斯,就把去年的“旧账”给翻出来。这也是它们的本色。
一个人引发的多国互撕
23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向汪文斌提问:20日,美国、英国对涉嫌毒害纳瓦尔内的俄情报人员及相关机构实施制裁。同日,美政府还宣布对参与北溪2号项目的1艘俄籍船只及2名俄公民实施制裁。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汪文斌回答:关于纳瓦尔内事件……纯属俄罗斯的内政。相关各方在事件查明真相之前,对俄方作有罪推断,这是不公正的,借此实施单边制裁更是毫无道理。关于北溪2号项目,美方根据国内法对两个主权国家之间的正常合作进行无理制裁,是对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践踏……
许久未提到的纳瓦尔内事件,让国际视野再次回到这个一年前发生的事件上。
事件始终
2020年8月20日,纳韦尔内事件爆发。
纳瓦尔内还是俄罗斯知名的反普京人士。纳瓦尔内事件的真相尚未查出,西方国家就捷足先登,直指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等俄罗斯相关部门。
9月2日,德国政府根据毒理学测试得出纳瓦利内体内存有神经毒剂的结论后,欧盟和北约组织皆发表措辞严厉的声明谴责。德国呼吁莫斯科对此立刻进行解释,并计划将其调查信息提供给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美国时任副国务卿比根表达了“高度关注”,认为德方的结论“非常可靠”。8日,加、法、德、意、日、英、美外交部长以及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严厉谴责针对纳瓦利内的“未遂毒杀事件”。
但俄方因调查进展不佳等原因,始终否认西方国家的指控。面对攻势,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宣布对欧盟国家采取反制裁措施,扩大被禁止进入俄罗斯领土的欧盟成员国代表名单。欧美也不甘落后,今年三月,美国就该事件制裁7名俄罗斯官员,欧盟制裁4名官员。
“制裁战”一经打响,在真相曝光之前就不会停止。事件已过去了一年多,英美的下一波制裁再次来袭。
此次制裁的独特性
此次制裁,英美主要有以下几个动机:
此次制裁同时还包含了有关“北溪2号”的相关制裁行动,所以不能单纯地将两者分割开来。“北溪2号”眼看着即将建成,美德之间围绕“北溪”的协议也早已被签署,美国有理由插手“北溪”的时间和机会是越来越少。同时,阿富汗局势的失控让拜登政府在国内的声誉和支持率都断崖式下降,拜登也需要找点话题吸引国内注意力,分担内部压力,同时展现其“正在积极作为”的态度,希望挽回一定的形象。
拜登所奉行的“价值观外交”,需要有如纳瓦尔内事件这样的敏感话题作为新鲜血液,才能保持充足的影响力。虽然该事件的真相还未被查出,但美国认为不如先斩后奏,充分发挥各国舆论和政界的“想象力”,把该事件在风向上引导至对俄罗斯不利,化对立方的不利为己方的利。并且,“价值观外交”也敦促美国必须将其中的价值观加以引导,才能保持美国的外交形象和战略不变质。
美俄、欧俄常常以各种理由在外交上互相讨伐。今年四月,美国以俄干涉大选、实施网络攻击为由,对俄实施制裁并驱逐10名俄罗斯外交人员;21日,俄罗斯也驱逐了10名美外交官。本月3日,美国要求24名俄外交官在签证到期后离开;俄罗斯也禁止美驻莫斯科大使馆保留、聘用或与俄或第三国的工作人员签订合同,使馆不得已解雇了近200名工作人员。可见,即使有拜登与普京进行会谈的加成,美俄之间互相制裁、驱逐外交人员将成为一段时间内的常态。
但其实,这种一去一回的情形也是美俄关系的正常状况。美国为了展现自己在世界上的霸权地位,当然会不断找乱子,维持与中、俄竞争的状态。但美国与俄罗斯之间并非毫无利益的交差点,双方在战略稳定、气候变化治理、反恐等方面上依然能有无限的交流空间。
作者:国关大侠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20186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