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小山村:从传统开山治水到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

作者:张添福 谈林明

来源:中国新闻网

青藏高原小山村:从传统开山治水到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

图为开山治水。(资料图) 青海省水利厅 供图

中新网西宁7月31日电 题:青藏高原小山村:从传统开山治水到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

作者 张添福 谈林明

位于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的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小高陵村,原本贫瘠而荒凉,如今通过数十年努力,展眼望去,一派乡村振兴新景象。

一张黑白老照片,见证着小高陵人开山治水的峥嵘岁月。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不向恶劣自然环境低头的小高陵人,开始了垦荒造林、开山治水的实践。

今年已85岁高龄的退休老党员王维岳说起小高陵时,依然满含热情。1964年,王维岳到水利部门工作后,连续34年从事水土保持工作,其中11年在农村和农民兄弟同吃同住同劳动,驻点开展技术服务。

他说,1968年,自己在小高陵村驻点一年,修梯田,开展山水林田综合治理,连着几年也都会去回访。小高陵在当地政府和广大民众的努力下,开山治水取得很大成绩,曾多次获得嘉奖。

青藏高原小山村:从传统开山治水到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
图为如今的小高陵。 青海省水利厅 供图

据悉,1981年至1982年,湟源县实施了小高陵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51平方千米。

湟源县水土保持工作站站长刘志福告诉记者,国家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方面的持续投入有力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打了底。

如今,小高陵村是鸟语花香、轻雾环绕如江南的旅游景区。餐饮、酒坊、油坊、醋厂等特色产业齐头并进,带动了大高陵、马家湾等14个村村集体经济发展。

特别是小高陵打造红色旅游基地,品牌效益带动一方。

王新权见证了小高陵的发展。开了十多年饭馆的他,员工都是村里的脱贫户,员工每个月在家门口也能挣几千元钱。

“等明年风一吹,种子一撒,对面山上新开的梯田里,油菜花就开了。”王新权说。

截至2020年,湟源县共治理小流域45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0平方公里。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实施,生态环境大为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控制,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011年至2020年,青海省大力实施水土保持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梯田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利行业共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162.88平方公里,为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悉,2021年青海省共安排实施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28项,涉及7市(州)18个县(区)。批复总投资26792万元,已落实中央和省级资金23976万元,资金落实率达89.5%。截至目前,28项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已开工建设。

“小流域综合治理保持了生态、增加了收入、解放了劳动力,开拓了当地民众的发展思路,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青海省水土保持中心副主任曹江源说,“为进一步提升小流域治理水平,今年,围绕美丽乡村、乡村振兴,青海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试点已在青海的山村开始实施。”

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试点意味着青海水土保持生态小流域治理进入了新的阶段。

曹江源说,清洁小流域治理就是在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基础上,把水土流失防治与水资源保护、面源污染治理、农村垃圾及污水处理等结合到一体的一种新型综合治理模式。

“按照这种模式治理的小流域,水体清洁、生态良性循环,人居环境改善,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是水土保持理念的创新,是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升级版。”曹江源说,这是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在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作用,支撑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实现一江清水向东流的有效途径。(完)

责任编辑:田昕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20186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森林服务号的头像森林服务号
上一篇 2024年1月24日
下一篇 2021年8月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