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青年学者,写了一本反套路的“中国互联网史”

一群青年学者,写了一本反套路的“中国互联网史”

作者|钟文
2016年,当“手机吃鸡”战争正在大厂之间如火如荼展开的时候,一款“盲人吃鸡”也正在进入开发阶段。在“盲人吃鸡”中,玩家会进入一个3D声场,通过声音远近,自主选择方向、组队战斗。
在旁人看来,这款游戏更像是一个摸不着头脑的黑箱。屏幕黑着、跳出速度快到一般人听不出所以然的语音播报,接着玩家在接盘上一顿操作后将耳机摘下,表示游戏已经结束。
与那些集团军作战的编程大军不同的是,“盲人吃鸡”的开发来自于一群真正的盲人程序员——沈广荣。对于这位1996年的广州男孩来说,“盲人吃鸡”只是个人兴趣爱好的一次自我实现,而他真正的工作则是一名专职的无障碍工程师,专门为企业和产品提供无障碍方面的咨询。
有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我国视障群体规模高达1731万,其中有超过23.5%的人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这些数以百万计被视障困扰的年轻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是旁人难以想象的,但是更让他们难过的则是在职业发展生涯上的重重困难。
作为一名天生全盲的小孩,沈广荣说,从小周围人都告诉他,“你要好好学按摩,不然长大后就没工作了”。而沈广荣和他的同事们,则都是那群不信邪的孩子。
“为什么我只能做推拿?”
沈广荣说,在自己困难的时候,有人曾经劝他,“你都这样了,很多事情留到下辈子再做吧。”他却回应说,“根本就没有什么下辈子,只有这辈子。”沈广荣决定要去学编程。
而做出不一样的选择,意味着截然不同难度的挑战。在互联网世界本身都处在初级阶段的时期,视障人士学习编程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工作室里的另一个盲人程序员同事刘彪回忆起他初次接触编程的经历,他当年学习C语言的时候,靠的竟是一本借来的《C语言程序设计》——请妈妈和妹妹读教材,再用磁带录下来。靠着录音,自己再通过学习磁带,整理出盲文笔记。
“一个暑假整理了370多页盲文笔记。”
而现在,刘彪自己搭建了一个PC屏幕阅读软件、一个视障资源网站,还做了一个面向方便视障朋友在线交流变成的云端实验室。现在的视障人士学习编程,自然已经不再需要妈妈朗读的磁带了。
在数字化时代里,靠着摸爬滚打的劲儿,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平底锅”,也终于打开了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一群青年学者,写了一本反套路的“中国互联网史”
盲人程序员沈广荣 | 图源:数字原野工作室

这些盲人程序员的故事,来自于数字原野工作室近期出的新书,《有数——普通人的数字生活纪实》。而在这篇故事的开头,作者慧心巧思地写下了这样的标题:
“盲人程序员,在网上‘修盲道’”。
据数字原野工作室介绍,“数字原野”是一个为观察数字社会的长期品牌。它是由一群非虚构写作者、青年学者、科技从业者共同组织的非盈利机构,旨在关注科技进步与社会变迁间的关联,以微观视角记录数字浪潮中的多维群体、记录数字社会的长期变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20186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森林服务号的头像森林服务号
上一篇 2022年4月8日 下午12:17
下一篇 2022年4月8日 下午12:2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