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带来的经济变革浅析

近日,应家乡友人之约,给家乡的公益组织“溪州论坛”写点东西。十余年来,刚好结合专业知识的应用,多次讲授“互联网+”的报告,对这方面内容略有点思考和一些心得体会,遂动笔整理出来这篇东西,“溪州论坛”工作人员进行了编辑美化。本文在“溪州论坛”版本基础上,为了表达更加准确清楚,适当补充、修订了一些文字内容,已经在本人公众号“姚言杂谈”上发布,这里分享给各位读者。

1、新事物不断涌现的时代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通常简称为IT技术或信息通信技术ICT)具有非常强的渗透性。说其渗透性强,那是因为这种技术的应用就像水一样,无孔不入,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文化、教育、经济等方方面面,带来了整个社会全方位的变革,有些变革甚至是颠覆性的。

早期的信息技术主要分为通信、计算机、自动化三大领域和方向:

在2000年以前,通信网络包括电信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这两大通信网络是物理上分离、技术体系迥然不同的网络。其中,电信网络是指电话通信网络,核心支撑话音通信。这里所说的电信网络并非狭义的中国电信的网络,而是指用于电话通信的网络设施。同时,电信网络采用早期的X.25、后来的ATM技术,在支持电话通信的同时,也通过数据包的发送,形成了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和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支持图文传真、多媒体通信。广播电视网络早期采用天线发射收音机、电视的信号,随后,电视网络采用电缆形成闭路电视网络,进入了千家万户。广播电视网络最初和电信网、计算机网完全不同,纯粹是单向的网络传输模式,且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而不是数字信号。2000年以后,随着光纤通信技术和数字电视的普及,电视网络也逐步被改造为双向的数字传输网络,数字传输技术也采用了互联网的TCP/IP标准。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则纯粹是另外一种技术体系,以数据包的方式发送数据,核心在于实现数据的传输,Apple、IBM等多家公司提出了各自的标准体系。到1980年以后,计算机网络才逐步统一到今天的互联网协议标准体系TCP/IP。

在自动化领域,结合工业领域的生产现场控制需求,也形成了相对封闭的工业控制网络标准。基于这种标准体系的网络简称工业现场总线网络,这种工业控制网络主要传输工业现场的生产控制信号,考虑到工业生产现场环境恶劣、状况复杂,在技术体系中就增加了很多抗干扰、保障可靠性的技术措施。因而,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工业控制网络与电信网络、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完全分离。自2000年之后,工业控制网络逐步与互联网的TCP/IP标准融合,形成工业互联网技术体系。

在2000年左右,传统的通信、广播电视等IT技术走向成熟,并实现了规模化、普及化的应用。这时,互联网应用技术,包括文本通信、信息发布、信息管理等,如电子邮件、QQ聊天、网站发布信息和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简称MIS)的建设,还方兴未艾。2000年之后,基于网络的信息化逐步成为热词,包括政务信息化,简称电子政务。

但是,自2000年以来,信息化与工业化逐步走向融合,国际上简称为“两化融合”,我们国家则从战略上高位推动“两化融合”的进程。同时,距离咱们老百姓生活很近、但技术分离的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也逐步走向了融合,简称“三网融合”。

自2000年以来,IT技术的总体发展趋势都是以互联网为核心,主要围绕互联网本身的技术、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和服务。另一方面,互联网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智能手机的普及,又大大地加速了各种网络应用和服务的普及进程。

特别是,随着经济、金融和网络的融合,IT技术的应用就不仅仅局限于各种管理的信息化,而且渗透到各个单位的业务流程,乃至社会的各个细胞要素。反过来,网络上各种应用的拓展和普及,也极大地推动了以网络为中心的各种IT技术的快速发展。

因此,大家也就不难理解,近年来,为什么各种新名词、新概念、新事物不断涌现?从技术层面来说,大家应该听说过的有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AI等;从应用层面来说,大家有可能听说过三网融合、两化融合、电子商务(简称电商)、智慧城市、智慧工厂、工业4.0(我们国家称之为中国制造2025)、网络经济、现代服务业、服务外包、线上线下(O2O,即Online to Offline)、战略转型、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等。

时至今日,现代人更是已经被“互联网+”了,离不开微信、淘宝、抖音、高德、QQ等各种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网络已成为了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要素,网上各种数据形成大数据资产,以网络为中心的云计算、AI、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技术正在推动整个社会的数字化转型。

因此,互联网带来的变革实在是太广泛、太深刻了。甚至可以说,当下所处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很大程度上,也与网络的普及应用紧密相关。本文下面只是粗略地从经济形态影响的角度,对互联网带来的变革进行浅析。各位读者亦可采用类似逻辑,推演互联网在其他领域带来的影响和变革。

2、信息技术与产业经济的融合发展
1)、产业经济的分类与融合

我们都知道,整个经济产业被分为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分别是农业、工业和服务业。那么,我们不妨反问,有没有第1.5、第2.3的产业呢?显然,这是无法回答的问题,但是,我们却应该认识到: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划分是粗线条的,也不可能泾渭分明,甚至产业类别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交叉。

以互联网为平台支撑的各种服务,通常来说,在产业类别之间打通了“任督二脉”,产业发展生态、模式乃至产业内涵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产业类别范畴。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风口上的猪都飞起来”、“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羊毛出在猪身上,让驴买单”等等各种说法。

其实,网络或者网络所提供的服务,对产业发展起到了嫁接和支撑的作用,甚至将不同类别的传统产业,有机无缝地融合在一起进行发展。例如,农业本身是第一产业,但可以通过线上线下O2O合作模式,将制造产业、服务产业结合到第一产业的农业生产过程中。

2)、从信息化到“互联网+”

信息化自2000年以来,一直就是政府各种报告的热词之一。那么,何为信息化呢?实际上,所有的信息化、数字化就是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的计算机化、网络化过程。例如,针对平时人工处理的业务流程,实施信息化以后,人们可以借助计算机软件系统,更加便捷高效地处理各种流程。因此,在信息化进程中,所有的信息技术都只是手段,而信息化就是以计算机为辅助手段,将我们任何领域的工作业务,搬到计算机上实现,使得人们可以更高效、更便捷、更准确地完成具体的业务工作。

上个世纪90年代,早期的信息化在单台电脑上即可完成,信息化系统相对简单。随着网络的普及,很多单位建设单位内部的网络(我们常称为单位的局域网),搭建各种服务器,以应对更多数据存储、更大算力的需求。那时,很多单位的信息化系统就运行在单位的局域网上。

自2000年以来,互联网以迅雷之势,通过信息发布、网络聊天、网络游戏、网上电商以及其他各种网络服务(如共享单车、定位导航、人脸识别等等),快速覆盖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时,很多单位信息化覆盖的地理范围大大拓展,并且开展信息化的业务内容也不断丰富。甚至通过互联网,跨地域、跨组织机构实现信息传递、业务合作,这也大大地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例如,原来局限于单位内部的信息化系统,也可以拓展到异地的分支机构,甚至延伸到存在业务关联的上下游单位。

说到经济全球化,我认为,就是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通过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专业化的分工、合作、服务、博弈与聚集的经济发展方式。这里说到专业化,就是在产业链的上下游分工以后,每个环节由最擅长的公司完成。这样一来,每个环节之间就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合作和服务,不同环节之间还存在博弈和产业聚集的过程,并且这种分工、合作、服务、博弈与聚集通过互联网被大大地加速了。

随着互联网金融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已经不再是阳春白雪的东西,而是走进寻常百姓的各种服务平台。例如,除了百度搜索等传统的网络服务之外,还有大家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服务需求,也在网络上实现并快速普及,常见的网络购物、高德导航、美团订餐、滴滴打车、手机银行等各种服务以及各种政务服务,应有尽有。

互联网服务公司(如百度、阿里、腾讯,简称BAT)的平台化发展进入成熟期,使得“互联网+传统行业”更加完整、系统。通过简单的入口,网络服务平台集成了支付、定位、缴费等各种碎片化的服务,贯穿传统行业的所有流程,形成一站式的连通。例如,通过腾讯的微信入口,人们就可以实现各种缴费、订票、打车等具体的服务。

互联网不仅是服务聚合的平台,而且还是数据、信息、知识、应用等众多资源的提供平台和整合平台,使得所有可用的资源均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采用“众筹”模式进行创新,利用ICT技术与各行业跨界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新业务与新模式,构建连接一切的新生态。因此,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服务平台已经成为了“战略转型、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基础支撑,同时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核心引擎,带来了业务流程再造、商业模式革命,为人们无穷的想象力、创造力提供了落地实现的空间。

3)、与实体产业的深入融合

任何实体型的工业产业,如果我们将其生产的产品投入实际使用视为最终的目标,那么,实现这个目标总可以分解为若干个生产环节。典型地看,工业产品总要经历产品设计、样品生产、功能或性能测试、原材料加工、配件生产、产品规模化生产、物流配送、市场销售等过程环节,最后到终端用户手里。

抽象地看,这些环节就构成了产业链,如图1所示,不同的环节之间也就形成了上下游的协作和服务的关系。同时,工业产品的价值,也就被分配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上,形成了产业价值链。例如,一个工业产品的市场价格为100元,这100元的价值总是通过市场法则,被分配到产业价值链的不同阶段。

互联网带来的经济变革浅析
图1 产业链专业化分工的示意图

在规模化工业生产的时代,产业价值链中最具价值的地方是产品设计阶段,其次是市场销售阶段,而价值的最低点则是规模化的生产过程,形成了产业价值链的前后环节价值高、中间环节价值低的现象。经济学领域把这种“两端高、中间低”的价值分配现象命名为“微笑曲线”。

因此,任何规模化的工业产业,小到拉链、打火机,大到航母、飞机,都存在多个环节的产业价值链,构成合作、服务、博弈甚至聚集的关系。说到产业价值链不同环节之间存在合作、服务的关系,大家还比较好理解,那为什么说存在博弈甚至聚集的关系呢?这是因为,每个环节都希望在价值分配中占有更大的价值比重,因而就构成了价值博弈现象。有些产业的发展,还会因为地域、规模等因素,形成产业聚集、合并乃至垄断现象。

这种产业价值链的分工,早期都在一个企业或组织机构内进行。随着产业分工的专业化发展,这种合作逐步转变为多个企业、组织机构之间进行,每个环节交由“最擅长”的企业来做。实际上,从福特汽车开始,这种跨企业、跨机构就已经开始了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专业化分工、合作和服务,这种合作被称之为“服务外包”。对现代工业产品而言,也许产品的设计在美国、部件的生产在中国、产品的组装在印度、产品的全球化销售在英国。也正因为如此,中国从1990年以来,逐步发展成为了世界的加工中心。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看实体产业的信息化发展。早期的企业信息化,主要围绕管理事务和业务流程进行,包括企业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配件管理、物流管理等等。慢慢地,随着实体产业的生产规模扩大,各种资源要素、生产流程的管理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成规模的实体企业开始建设企业内部的工业控制网络或局域网,在此之上,逐步引入了更为复杂的制造资源计划MRP(Manufacture Resource Planning)软件系统,随后MRP演化为企业资料计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系统,有的企业还建设了供应链管理系统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等多种信息化平台。

在早期的企业信息化发展进程中,MRP、ERP、SCM、CRM等系统的建设和运行主要集中在工厂管理层面、车间生产层面的管理事务,与企业生产车间的产品生产过程相对分离。随着以网络为中心的ICT技术的发展、应用的逐步渗透,特别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ICT技术应用逐步垂直向下,ERP进一步升级或融合了制造执行系统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MES可以延伸到企业的具体生产现场中,甚至直接延伸到车间、班组下面生产流水线的产品生产环节,细化到具体的产品要素的生产管理,实现工厂的生产过程监管。

例如,以烟草行业的信息化发展为例,早期烟厂的MRP、ERP只是侧重于整个工厂层面的宏观管理、资源调度,现在的MES系统可以实现生产流程上具体烟机的某个部件的状态监管,从而实现从烟叶、烟丝、烟支、一包烟、一条烟到整箱烟的全生产流程监管。

咱们再回到产业价值链的跨企业、跨机构的上下游“服务外包”。随着互联网的应用渗透,这种跨企业、跨机构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和约束,可以全方位地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而且这种分工与合作,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服务业,越来越多的实体产业转型建设产业互联网,并通过线上线下O2O模式开展全球范围的分工与合作,如图2所示。这种新型的基于互联网的外包服务模式,被称之为现代服务业。例如,美国波音、欧洲空客在飞机制造过程中,就将有些部件的生产交由我国的飞机制造企业完成。

互联网带来的经济变革浅析
图2 包含原材料供应、设计、生产、销售的O2O模型示意图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渗透,通过互联网实现全球范围的分工与合作,不仅仅存在于工业产业,还可以拓展到政务管理、商业服务以及其他任何存在流程过程的行业和领域。我们甚至可以这么说,只要存在可分解的业务流程(或称为商业流程,英文都是Business Process),就存在O2O合作的可能。所以,有人曾戏说,在今天这个时代,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近年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快速发展,更是对众多产业的信息化、数字化转型进行赋能。另一方面, O2O模式日趋成熟,并逐步渗透到众多产业。众多产业,包括农业、实体制造业、传统服务业,均可以基于互联网,通过O2O模式,实现产业延伸、升级改造。更要命的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快速融合,大大加速了产业的聚集过程。所以,有人又戏称,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风口上的猪都可以飞起来!

我们很多人都在免费使用高德导航、美团订餐、滴滴打车等平台服务,可我们是否想过,按照 “羊毛出在羊身上”的传统商业思维,这些公司又如何盈利呢?实际上,互联网对产业的影响,还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羊毛不一定出在羊身上,可以出在猪、牛的身上,让驴、阿猫、阿狗来买单!!!

4)、适应数字化转型

今天我们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而互联网就是大变革的核心引擎。传统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已经不足以深层次地表述这种变革,近年来又出现了两个时髦的热词,那就是数字化转型和元宇宙。

网络上有大量的文章介绍数字化转型和元宇宙的概念、内涵、方法、路径和意义,这里不再过多展开介绍,只是简单分析一下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可以视为信息化、网络化、互联网+的升级,但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发展主流。所不同的是,传统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即使基于互联网模式实现,网络和ICT技术都只是工具和手段,占据主导和引领地位的还是传统的业务流程。然而,数字化转型则是以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为主导和引领,涉及到各行各业、方方面面,一切事务皆以网络化运行模式为基础和前提。

现有的互联网应用以购物、打车、聊天等为核心业务服务,这些业务服务属于社会领域、消费领域。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以互联网技术架构为支撑的各种平台,包括导航、打车、消费、娱乐等社会领域的服务平台和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领域的服务平台,都是新型的基础设施,此时,数据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生产要素。同时,新型的互联网应用也将通过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更加深刻地影响、渗透、融合甚至改变传统的制造业和其他所有的传统行业。

3、互联网经济的各种形态
自电商普及以来,互联网经济本身已经成为了主要的经济增长点。但是,互联网经济至少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一是传统的信息产业:前面已经介绍过,早期的信息技术被分为通信、计算机、自动化三大学科门类,也相应构成了传统的信息产业。其中,通信产业包括通信产品的销售与服务,也包括了传统的广播电视通信、家电产品等;而计算机相关产业最初以计算机软硬件销售、开发为核心,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网络相关的产业不仅归属于计算机产业的范畴,而且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自动化相关的产业则是以实体产业的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为核心,包括在控制系统中所使用的软硬件和网络系统,还包括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等技术等研发和应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的快速普及,传统的通信、计算机、自动化三大门类的技术逐步走向融合。例如,传统的闭路电视现在也演变为宽带网络电视,传统的电话通信网也与Internet直接融合在一起了,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工业企业以前建设专门的工业控制网络,也逐步演变为工业互联网。可是,不管这三大学科门类怎么发展,围绕三大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硬件、软件乃至相关服务本身,也构成了相对狭窄且独立的产业体系,这就是传统的信息技术产业。

二是新兴的网络经济:这类经济也被称之为虚拟经济,所形成的产业也常常被称为现代服务业。这类经济主要是以网络为基础平台所形成的服务经济。甚至可以说,只要是社会领域和消费领域的任何服务,皆可穿上互联网的外衣,形成各种类别的互联网服务,如:电子商务、政务服务、在线教育、物流、博客或短视频等内容产业,皆属于这类经济的表现形式。

随着互联网向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这类经济与社会各个方面的融合度越来越高,且渗透性极强,无孔不入,甚至还会演变出新的产业模式,如网络租赁、网红带货、网络直播等等,甚至男女朋友都可以从网络上租赁呢!有些产业模式完全出乎常人的意料,真是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三是实体产业网络化的经济:这类经济以传统的实体经济,特别是规模化的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为根本。正如前面所说,实体产业的产业价值链较长,内部生产管理的流程复杂,而专业化的分工合作,特别是全球范围的分工合作,有利于聚集外部的优势产业资源。因此,实体产业通过互联网可以快速地实现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工、合作和聚集,提升产业生产率。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实体产业的发展必将通过互联网,从传统的发展模式,逐步转向产业实体本身与外部上下游企业线上线下合作发展的格局。目前,这类产业的互联网化才初现端倪,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且能带动产业融入全球范围的经济圈。因此,实体产业网络化发展的经济也必将是未来互联网经济发展的蓝海区域。

4、对互联网经济发展的认识误区
相比传统经济的发展,在互联网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才、技术和创新对产业发展起到了更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人们普遍且过于强调这些方面的影响,进而带来了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1)、人才问题

受美国高科技产业发展、武侠小说思维的影响,国内很多新兴产业发展不理想的地方,常常把原因归结为人才的问题。很多人认为甚至希望,一个对口专业的高科技人才,特别是知名大学培养的高层次的高科技人才,即可担当产业发展重任,成为产业发展的“救世主”。这是不理性的,也是不现实的,甚至可以说是大错特错的想法和思维。

也许知名大学可以培养数学、物理等理论科学家,一个科学家可以闭门造车般开展研究。在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专业技术人才固然重要,但是,我们更应该理性地认识到,任何产业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相对产业而言,技术并不等价于产业,而只是产业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因此,水平再高的人才,在产业系统中,都只是一个系统部件,甚至螺丝钉的角色。单靠一个顶尖的技术人才,就想成就一个伟大的公司,无异于缘木求鱼。

也许大家会拿比尔盖茨、马云创业的故事说事。说起来,比尔盖茨虽是搞技术出身的,可他大学都没有毕业,而马云在大学所学的专业更是与互联网科技没有半毛钱关系。因此,我们是不是更应该理性地认识到:一个比尔盖茨,如果缺乏了美国的产业生态和产业发展环境,根本成就不了微软;同样地,一个马云,如果缺乏了时代的风口、他的团队、以及国家大力发展互联网相关产业的时代背景,也成就不了阿里巴巴。

据统计,美国华尔街80%搞金融的专业人才都不是学金融出身的。因此,在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常常是“英雄不问出处”:搞金融的并不是学金融的,写小说的也不是学中文的,搞软件的也未必就是学软件的。这种现象比比皆是。

在互联网相关经济产业的发展中,时代的弄潮儿固然是年轻的专业技术人才成长起来的。但这只是表象,我们更要充分认识到,大学和研究生的专业教育只是奠定了一定的专业理论、技术和技能的基础。刚毕业的本科、硕士、博士,刚出站的博士后,甚至大学相关专业的教授,都不足以成为推动甚至引领产业发展的高端人才。也许一个大学教授比一个打工者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但在宏观产业思路上,并不见得比他更有思想和智慧。

从微软的比尔盖茨、Facebook的扎克伯格、华为的任正非到快手的宿华,如果大家仔细了解一下他们创业的历程,都应该不难发现:引领产业发展的高端人才绝非高学历、高文凭、高职称的“三高”人才,而是具有国际化视野、工程经验丰富、管理经验丰富、执行力强、富有责任心的将领型人才。这样的高端人才一定不是学校直接培养的,而是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锤炼出來的,更是时代造就出来的。

2)、技术问题

随着中美贸易战的升级,卡脖子问题不仅成为领导们关心的问题,而且也成为了普通百姓饭后茶余的谈论话题。

说到卡脖子问题,大家自然而然地就想到西方国家对我们进行技术封锁。对搞经济的人来说,因为涉及互联网而觉得互联网经济很高大上;对搞IT的人来说,常常因为专注于技术而显得狭隘。进而,我们觉得技术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反而忽视了其他更为重要的因素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首先,产业与技术之间是宏观与微观、战略与战术的关系。就以5G智能手机而言,手机可以视为一个复杂的系统,背后涉及了滑屏、5G通信、手机操作系统、手机APP软件等多种技术。如果我们把某种单项技术比喻为钢筋、水泥的话,那么产业可以比喻为一个小区、一座城市。很显然,有了钢筋和水泥,并不代表就有了一面墙、一间房子、一套房子、一栋房子、一个小区、一座城市。同样地,仅有最新的技术也是不可能成就产业的。

其次,在思想的内心深处,产业界和学术界似乎都没有深刻地意识到,咱们对时髦先进技术过于看重、过于依赖,似乎有了九阳神功,就找到了产业发展的救命稻草,即可发展产业,甚至可能打造一个独角兽企业,独霸天下,而对生态环境、人才培养等缺乏深层次和战略性的思考。殊不知,种子只有在合适的环境下,才可孕育出生命,技术也只有在良好的产业生态中,才可能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引擎。

第三,我们还应该仔细想想,九阳神功是别人发明的。我们即使拿来了,别人还会发明十阳神功、百阳神功。因此,别总是说我们被别人卡脖子了,而是我们的思维困住了我们自己,背后更为深刻的是教育的问题。诸君想想,难道不是吗?

3)、创新问题

近年来,创新这个词总是在各种场合出现,可是,我们对创新同样缺乏理性的认识。

毋庸置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科技的创新。因此,我们很多人都在讲创新的作用、创新的意义,甚至讲得头头是道。可是,究竟什么是创新,又有哪些方面的创新,该如何实现创新,就鲜有深层次的分析和讨论了。

说到创新,就是创造新生的事物。凭空胡思乱想,也属于创新,但时常没有任何的意义,因此,任何有价值的创新,一定是结合具体的痛点问题而产生的。我们不妨从现实生活出发,进行观察和思考,到处都是技术创新的产品。这些创新产品的背后,未必有多高深的理论和技术,但越是普及的创新产品,一定结合现实生活的需求越紧密。例如:手机滑屏、手机自拍杆、共享单车、驾驶员的手机托架等等。

因此,不要单纯地为了创新而尝试创新。很多人仅仅为了创新而创新,这样的做法也未免太功利了。真正的创新一定是接地气的,对创新者而言,扎实的积淀与思考的灵感是创新的两个核心要素。只会低头拉车,不会抬头看路,难以产生创新;只会胡思乱想,思想不接地气,创新也难以落地。

我们很多人好像还有这样一种思维:似乎说到创新,特别是结合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创新,就一定是技术创新。其实,创新的内涵远不止于此,在文化、思维、思想、理论、思路、方法、技术、模型、手段、应用、管理、服务和运营模式等诸多方面都可以实现创新。例如,在华为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引入IBM管理思想和国外咨询公司的咨询,难道就不是创新吗?华为公司引进国外的管理咨询实现了脱胎换骨,难道不是企业文化的创新吗?

5、更为深远的影响
网络催生了很多新事物,可以让人“一夜走红”,也可以把一个人“一夜搞臭”,还能够快速地催熟很多“东西”。因此,网络上鱼目混珠、良莠不齐,但却带来了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模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这种变化也将是一种趋势,而且是永久性的发展趋势。

随着以互联网为中心的各种新技术的发明、应用,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以及未来的技术发展,网络必将更加全面且深刻地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沟通交流等,进而带来整个社会全面地走向数字化转型。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任何产业,特别是传统的实体产业和服务产业,产业价值链也必将通过互联网进行合作、渗透与竞争,这也必将是未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形式,“包打天下”的传统思路也将逐步被淘汰。因此,唯有以开放的思维,积极的心态,我们方能不被社会所淘汰,无障碍地融入这种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20186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森林服务号的头像森林服务号
上一篇 2021年11月27日
下一篇 2021年11月2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